无缘无故”的症结:“老年病”还和心理因素有关?
张大爷是一位78岁的退休教师,血压血糖指标一直略高于正常值,但身体总体还算健康。最近他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后发现自己的血糖变得十分不稳定,还经常出现消化不良、感到胃部不适。医生发现张大爷的胃部只有轻微炎症,其他糖尿病指标并无明显变化。
医生解释说,这些症状并非单纯的生理问题,而是心身疾病的表现。心身疾病指由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理过程相互作用导致的可以观察到的器质性变化的疾病。张大爷异常的血糖波动和胃部炎症,可能与他近期经历的生活压力、情绪波动以及孤独感导致的应激状态有关。
心理因素逐渐累积,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是“暴风雨”产生的原因之一,也对疾病这场“暴风雨”的到来起着“预告”作用。起初可能是轻微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不适逐渐加剧,形成明显的生理问题。我们要关注“暴风雨”来临时的“电闪雷鸣”,也要及时关注天空中尚未落雨时“乌云”的动向。
心身疾病非常普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到60%,在亚洲人群中的患病率甚至更高,老年人更是极易感者。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发布的文章指出,大约14%的60岁及以上成年人出现精神障碍,老年人的精神障碍占该年龄组带残生活年数的10.6%。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受身体和社会环境影响,还受早期生活经历和衰老相关特定压力来源的累积影响。逆境、内在能力显著丧失和功能、能力下降都可能导致心理困扰;同时,由于人体自然衰老,老年人的各方面生理机能也有所下降,从而更容易产生多个系统的心身疾病。
M.Friedman和Rosenman在1974年的研究中曾指出,心脏病的发展和维持与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有关,急躁、竞争驱动行为模式的人群更容易患心脏病。后有研究进一步表明,过分敌意和缺乏生活目标感是心脏病的人格易感因素。再如另一种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内倾型、不稳定型及掩饰型个性特征。小到胃溃疡、哮喘,大到冠心病、癌症等都是典型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发生与生物遗传、社会文化、生活应激源、心理因素均有关,其中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个体对心身疾病的易感性;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充当应激源和心身疾病之间的生理中介。
对老年人而言,孤独感强、自我效能感低等负性情绪和来自社会各方的外界事件都可能作为应激源导致压力反应,进而增加生理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速度。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保持恒定的流动状态,仔细调整免疫系统,尽力维持个体的内稳态和相对健康。最新研究表明,消极情绪可以显著增加人体内S - IgA免疫蛋白水平。当压力事件来临时,下丘脑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以帮助身体作好“战或逃”的准备,内分泌系统接受神经系统的信号释放皮质醇激素;但同时,皮质醇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大脑活动并降低内分泌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长期压力状态最终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保持心理健康对预防心身疾病十分重要。诸如焦虑、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会随着老人年龄增长日益累积,合理应对负性情绪是维护健康心理状态的关键。
参考针对压力的应对方式,老年人对负性情绪的应对也可以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进行——即树立对负性情绪的正确认知后,采取切实的行动改善;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方法。
第一,放松训练。简单的放松训练即可缓解压力、焦虑等负性情绪。这种训练流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使老年人平静的事情,同时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深呼吸、尽可能地放松肌肉即可,老年人可在闲暇时间自主进行。深呼吸作为情绪的生理调节机制,对心率、舒张血压、神经内分泌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适度的身体活动也可以促使大脑释放多巴胺等激素,有助于提振情绪。这种平和、简单的方式对老年人来说十分合适。
第二,正念减压疗法。想要更系统、有效地改善心理状态,还可以采用正念疗法。正念疗法包括一系列基于正念的训练方式,其中最为典型也最适合老年人实践的,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学卡巴金博士创设的正念减压疗法。它是针对情绪的系统干预手段,一次疗法中连续的干预时间一般约8-10周,通常每周进行2小时左右的团体训练,内容包括旨在帮助个体觉察自身存在的正念内省、躯体扫描、正念瑜伽等正式训练,和将正念融入饮食、步行等日常生活的非正式训练。正念减压疗法在经过初期的规范训练后即可自行练习,训练时间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针对老年群体的情绪问题,正念解压疗法卓有成效。神经生理机制方面,正念减压疗法可以增强与积极情绪相关的大脑左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降低与消极情绪体验相关的杏仁核活动。2009年正念减压疗法主创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后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愤怒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具有情绪障碍的老年人比例由32%降至10%。另有研究者对具有明显焦虑情绪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实施正念解压疗法,干预后6个月时随访发现,老年人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且大多数老年人报告在研究后仍会继续使用正念减压疗法,认为该疗法可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
第三,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缓解孤独感、提升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同样重要。社会支持指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关系所获得的支持与帮助,主要来自家庭、亲友、同事、加入的团体或组织。社会支持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援助和直接服务,独立于个体的感受;另一种是主观体验上的支持,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理解、体谅的情绪体验,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人们的生活体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正性情绪体验,抑制负性情绪体验。因此,增加与亲友的交流、积极参与如社区、街道等机构举办的集体活动都是缓解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老年人可以随时通过视频通话等与家人保持定期联系,可以有效减轻孤独感、加强了家庭纽带,让老年人感到被家人关心和关爱。这种内部支持有助于减轻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在社区内参与太极拳、广场舞、合唱俱乐部等集体活动,或参与老年大学等,增长见闻的同时还可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这些外部支持网络帮助老年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更好融入社会。
心身疾病,作为心理与生理交织的复杂现象,是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的明证,也提醒着我们,在为自己的身体上的“情况”发愁之际,不妨多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与情绪,重新觉知自己、体谅自己,也许能找到真正的疗愈。
杜吉利,胡洁蔓,高玉霞. (2016).正念减压疗法应用于老年人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 36, 1518-1519.
金梦. (2022).正念对心身疾病患者干预效果的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
刘晓云,袁勇贵. (2016).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实用老年医学, 29(9),707-708.
田豪. (2023).新媒体时代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及其调节.老龄化研究, 1724-1731.
周林刚,冯建华. (2005).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6(3), 11-14.
张向荣,彭昌孝,&袁勇贵. (2001).心身疾病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防御机制研究.健康心理学, 9(4), 244-245.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