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这位重庆青年专家努力攻克癫痫精准诊疗的难题
“肢体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这是癫痫发作的常见症状。但临床医生很少有机会目睹患者发作,所以癫痫诊断大多依据患者提供的病史,有时可靠性不高,还存在滞后性。”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田鑫说。
作为重庆市的青年专家代表,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用于癫痫临床精准诊断的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项目,补齐传统诊断方式的短板,大幅提升癫痫诊疗的精准率。凭借着这一项目,田鑫荣膺2023年重庆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金秋路演活动总决赛二等奖。
癫痫,就是人们常说的“羊角风”“羊癫风”。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万名癫痫患者,而我国占了五分之一,癫痫患者的数量接近1000万名。
田鑫介绍,癫痫是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累及各年龄段人群,致死致残率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亟需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
然而,如何更为及时、精准地诊断癫痫,一直是国际癫痫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大难点问题。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统计,癫痫的临床误诊率长期居高不下。
田鑫团队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癫痫防治中心长期建立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癫痫患者随访数据库、样本组织库和遗传家系库,初步开发了首批用于癫痫非发作期诊断的血清检测试剂盒,填补了癫痫精准诊疗领域的早筛研究空白。该技术的早筛准确率和特异性较高,在联合相关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精准诊断效率。
“我们团队初步建立了癫痫疾病精准诊断的新技术和新发明,国内外尚未有针对相关目标基因辅助癫痫诊断的研究报道。本项目有望提高癫痫疾病的客观筛查和精准诊断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田鑫说。
从2009年踏入重庆这片热土至今,田鑫走过了14年漫长且充实的临床科研之路。
从医学生转变为医生,从科研小白成长为重庆市青年专家,田鑫一路“破茧成蝶”,在癫痫疾病诊疗领域“展翅高飞”,却始终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个病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生病不光是患者的痛苦,更是对整个家庭的考验。患者身上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难言故事,心理上也可能会有病耻感,需要我们医生用同情心和同理心,尊重患者。”田鑫认真地说。
在患者印象里,田鑫总是微笑着的,说话和和气气、不急不躁;而在科研团队成员眼中,田鑫什么时候都是专注的,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0至40岁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黄金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阶段最大程度地产出创新性成果,为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一份力量。”这是田鑫定下的“小目标”,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不断地创新钻研,能在不久的将来为健康中国再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我是山东人,本科的时候还觉得不适应南方的气候饮食,想着毕业后返乡工作。但重庆越来越好的人才政策和发展机遇为成果研究转化提供了健全稳定的平台和政策支持,让我们可以专注干实事,这也是促进我们团队取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原因,特别感恩重庆。”田鑫笑着说,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扎根重庆,留校留院继续开展相关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重庆爱才、用才、惜才的氛围浓厚,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和发展生态,让田鑫“流连忘返”;而重庆贴心、舒心、暖心的服务举措,如市政府专家岗位津贴、专家休假疗养、专家走访慰问、专家健康体检等,让如田鑫一样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尝了甜头”“更有奔头”,更好实现个人与城市发展的同向奔赴。
据悉,重庆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服务留人三管齐下,让青年科技人才有“吾心安处是吾乡”之感,并围绕政策落地、投融资金、园区入驻、知识产权、税务筹划等为各个项目提供跟踪配套服务,帮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大市场,打通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现在还只是初步成果,临床转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重庆人社等部门的帮扶下,我们能够在5年左右把实验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实现转化,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田鑫满怀信心地说道。
●重庆金秋路演系列报道①|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打破百年验血方式 十年磨一剑 国家杰青罗阳“一举夺魁”
●新重庆人才打Call 2023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系列——李佳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