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病逝后李淑贤拒不改嫁为独吞遗产打了10年官司结果如何
1959年,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对于曾犯下大错的溥仪来说,他没想过自己居然还有重获自由的一天。
溥仪十分兴奋,他以新中国公民的身份,重新打量着这个曾经属于他的国家。溥仪不得不承认,我党确实比他治理国家要强得多。
溥仪出狱之后,党中央非常关心他的生活。尤其是得知他和妻子离婚了,如今孑然一身的时候,毛主席劝他重新找一个。
溥仪是在1945年被抓的,但却不是被我党抓住的。他也不是被抓住的,他是被苏联红军抓住的。
1945年,苏联根据波茨坦条约出兵东北,一举击溃了日本关东军。当时同样在东北的,还有日本建立的伪满洲国。
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自然也跑不掉。不过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溥仪在苏联得到的待遇还算不错。
溥仪觉得,这是苏联人忌惮自己皇帝的身份。他认为苏联人和粗鲁的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对自己更加尊敬,自己可以去苏联避难。
不得不说,溥仪的想法过于天真了。苏联对他态度确实不错,没有对待日本人那样粗暴,但这是建立在溥仪是中国人的基础上。
苏联希望溥仪能在军事法庭上作证,将日本这些战争罪犯统统判死刑。作为和日军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溥仪很清楚日军做的事情有多么天怒人怨。
溥仪也清楚自己的作用,他也很配合苏联人的审讯。溥仪以为自己这么配合,苏联肯定很乐意收留自己的。
没想到苏联红军撤走之后,他就被关进了旅顺战犯管理所。在战犯管理所的日子,是溥仪过得最煎熬的时候。
因为他害怕,他知道自己是日本人的帮凶,他怕国内的人要杀他。他想说自己是被日本人胁迫的,可又觉得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开始主动投靠日本人的。
再加上身份地位的转变,溥仪整日惶惶,生怕什么时候自己就被提审到军事法庭上判死刑了。
不过对于溥仪来说,最艰难的还是在战犯管理所的生活。作为一个皇帝,溥仪前半生过得都是锦衣玉食,仆从成群的日子。
如今一朝沦为阶下囚,溥仪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溥仪刚被关进监狱的时候,他甚至连独立吃饭都不会。
刚被关进监狱的溥仪就像个巨婴,什么事都得让人伺候他。可他毕竟是来改造的,不是来监狱当皇帝的。
工作人员不会事无巨细地伺候溥仪,他什么生活技能都要从头学起。溥仪闹过,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惩罚。
他这时候才恍然想起,自己其实只是一个阶下囚而已。他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有人会捧着他。
在旅顺的这段日子,可以说是溥仪改变最大的日子了。他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变得能独立生活了。
对溥仪来说,出狱就意味着新生。他和前半生彻底割裂,可以开始后半生精彩的生活了。只要他不违法乱纪,国家就永远会庇护他。
这么多年的改造生涯,也让溥仪认识到他当初犯了多大的错误。我党愿意重新给他一个机会,他自然是十分感激。
成为文史专员之后,溥仪开始研究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和其他文史专员相比,溥仪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身为清朝皇室的最后血脉,也是唯一活下来的末代皇帝,他知道更多的秘辛以及史料。这对文史专员来说,是很大的优势。
不过溥仪并没有藏私,他非常乐意分享这些东西。虽然已经不是皇帝了,但溥仪从小生活在皇宫,见识的好东西很多。
从眼界上来说,溥仪是远超他的同事的。在人生的经历上,溥仪也比他的同事要丰富得多。
出狱之后的溥仪并没有逃避自己的过去,他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过去,审视那个懦弱胆怯、贪生怕死的自己。
在监狱的时候,溥仪曾经被强制回忆反思自己的罪孽。那时候他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整理成了交代罪证的材料。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溥仪复杂的人生,出版社决定将溥仪的这些自述材料出版。溥仪自然同意,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但出版社拿到这些材料之后才发现,溥仪的这些材料没办法出版,因为溥仪的文笔太差了。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溥仪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起码要有很高的学历。但其实并不是,溥仪甚至没有上过学,他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帝王心术。
皇帝是有太傅的,但太傅所传授的内容,大多都是四书五经和君子六艺。溥仪不需要科举,自然也就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
他只需要能识字,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就行了。皇帝需要的是有文化的大臣,皇帝本身有没有文化并没有关系。
虽然后来溥仪也学习了英文和数学,但都只是粗浅地认识了一点。溥仪没有精通的学科,只能说不是一个文盲。
所以他写的材料,完全没有文学性。为了能顺利出版溥仪的自传,出版社派出了李文达,让他协助溥仪整理他的自述。
李文达看过溥仪的自述材料之后,发现里面的问题非常多。文章语句混乱,词不达意就不用说了,最关键的是,这份自述只说到了1956年。
溥仪是1959年12月被特赦的,也就是说中间这三年多的时间,溥仪并没有写下来。为了补全这本溥仪的自述,李文达开始了漫长的查找资料的过程。
李文达不仅经常找溥仪了解那段日子,他甚至还前往东北实地考察。一些和溥仪有关系的人,李文达也都采访过。
在李文达的努力下,溥仪自述的初稿终于出来了。但这份初稿,李文达和溥仪并不满意。为了得到能让两人都满意的稿件,李文达对这份稿件进行了大修。
最终李文达决定,由溥仪向自己口述,自己执笔重新编写。就这样,《我的前半生》才能顺利出版。
虽然这份稿件是由溥仪口述的,但李文达对其中的修改高达十六万字。所以这本书在出版的时候,溥仪要求加上李文达的名字。
在溥仪刚出狱的时候,毛主席曾经多次和他见过面。对于这位曾经的皇帝的生活,毛主席还是非常关注的。
当得知溥仪一直孤身一人之后,毛主席建议溥仪重新找一个对象。不说别的,起码有人能陪伴溥仪,提供很高的情绪价值。
毛主席的建议,让溥仪狠狠心动了。在溥仪的前半生里,他似乎从来没有感受过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在还是“皇帝”的时候,溥仪曾经有过后宫。他的后宫一共四个人,一后一妃和两名贵人。
但溥仪的这几个妃子,大多下场都没有特别好。皇后病逝在监狱里,死前疯疯癫癫的,淑妃和溥仪离婚,最后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祥贵人更惨,据溥仪所说,祥贵人是被日本人给折磨死的,就是因为溥仪不够听话。
除了祥贵人是溥仪的挚爱之外,溥仪其他的妻子都是政治婚姻。所以对溥仪来说,他早已忘了爱情是什么滋味的。
在组织的帮助和撮合下,溥仪认识了35岁的李淑贤,并和她坠入了爱河。虽然两人相差20岁,但溥仪却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小心翼翼表达自己的喜欢。
此时溥仪只是个普通老百姓,虽然有着不菲的工资,但他花钱同样大手大脚的。和李淑贤结婚之后,李淑贤教他细水长流,照顾他的生活。
那是溥仪人生最后的五年,也是他最幸福的五年。和李淑贤结婚五年之后,溥仪去世,李淑贤并未改嫁。
但在1983年的时候,因为《末代皇帝》的拍摄,李淑贤开始和李文达争夺《我的前半生》的版权。
因为李文达将这本书的版权卖掉了,但李淑贤认为,这本书的版权应该是溥仪的,和李文达没有关系。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就只署了溥仪一个人的名字。但这本书之所以能出版,李文达在其中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不过李淑贤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将李文达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决版权为两人共有,但李淑贤并不满意。
她认为这本书的版权和李文达没有关系,溥仪应该是有独立版权的。但溥仪在世的时候,就承认这本书是两人共同的作品,所以法院一时之间无法判决。
直到李文达去世之后,法院才判决著作权是溥仪个人独有的。李淑贤作为溥仪遗孀,拥有这本书的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