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老外当老师:到东南亚各国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
每天晚上8时,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陈乘老师就会习惯性进入学习汉语群,和印尼的学生们隔空交流,学生们的词不达意,常常让她会心一笑,继而立即进行订正。
从2015年开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今年10月份,第二批印尼学生就要来城职院学习了。为了让这些汉语零基础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尽快适应学校的专业学习,6月底到8月底,陈乘老师受学院委派去印尼教授汉语。
上汉语课,学生们自然也都希望有一个中文名字,但印尼的姓氏很难与汉语对译,陈乘干脆让学生们都跟着她姓陈,她说,瞬间多了好多个印尼的孩子。
即将来柳的这批印尼留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和中国学生学习英文一样,汉语对他们来说也是“恶梦”,发音难、词语多、字复杂。为此,陈乘只有一遍一遍地教,时间长了,自己都会绕进去。例如教读“天空”(tiān kōng),由于语言发音的习惯,学生混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把t读成d,把k读成g,因此他们把“天空”读成了“diān gōng”。在一次又一次纠正发音的过程中,说着说着,到最后,陈乘都跟着学生说“癫公”。
为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解决“哑巴华语”的瓶颈问题。陈乘就从最简单的问候开始,凡是学生们课堂回答问题和课中间要请假,都要求他们必须使用汉语。课后,她用汉语跟学生们聊天,在增进情感交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如今,上课时学生不仅能用简单的汉语回答问题,平时还能与她进行日常对话。为了能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使用汉语,陈乘为学生建立了手机汉语学习群,每天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与学生们聊天,帮学生答疑解难,并教授新的词汇。
之所以派陈乘老师去印尼,更重要的原因是10年前,当时26岁的陈乘曾经到印尼教了两年的汉语,对印尼的情况比较熟悉。
印尼的课堂和国内截然不同,课堂是开放性,学生在可以自由走动,因此要求老师对课堂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最初,陈乘感觉挺为难的。因为在印尼,印尼语是第一语言,而学校要求陈乘用汉语教课,不仅学生们听得吃力,她教得也十分费劲,课堂秩序最初一片混乱。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陈乘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很快就笼络了学生,学生不再消极对待汉语学习。
随着中国和印尼的外交往来越来越频繁,陈乘明显感觉汉语在印尼的热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