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酒业觯斝盉觚彝卣角爵觥罍你端起的是酒杯还是酒文化
每次到中国各地的博物馆,总能看到各个时期各种样式的青铜器,他们形制不同,大小不同。在欣赏古人巧夺天工的制造工艺的同时,俯下身认真研读介绍铭牌,发现这些青铜器不少都是酒器,但是当目光移到器皿名称上时,不由得悲从中来:觯、斝、盉、觚……这些都是什么字?怎么读?面对这些生字感觉自己仿佛一个文盲,赶紧拿出手机,开始查读音,查含义。
三足器(或四足):爵(jué)、角(jué)、斝(jiǎ)、盉(hé)。
“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下面有三条长腿,可升火温酒。同时在古代,爵作为贵族才能使用的酒器在很多的古装影视剧中为观众们所熟悉。
角,从爵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酒器,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在当时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的饮酒器。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与爵相比,角没有“柱”和“流”,取而代之的是两条尖尖的“尾”。由于“角”作为普通用具,很少在墓葬中出土,所以在博物馆中较为少见,相对“爵”并不为人们所熟悉。
歌曲《送别》中有一句歌词:“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边的所提到的“觚”就是一种酒杯。觚:中国古代饮酒器和礼器,作用相当于酒杯。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多为青铜制,形状细长,口部和底部都呈喇叭状。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也有与斝成组合其形制为圆柱形。
斝,古书中也称为“散”,容量大于上面提到的几种。它的形状像爵但比爵大,有把手,圆口双柱平底之下有三个尖足也有侈口、下腹扁圆,三足中空或呈棱形或呈圆柱形的还有四尖足、带盖、呈方形。它是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斝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红楼梦》中曾有记载““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其中“飞觥献斝”就是形容酒席上相互敬酒,推杯换盏的饮酒景象。
觯,饮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礼记·礼器》有记载: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说明觯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使用的酒器。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 春秋时,觯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尊,古代的大型盛酒器、温酒器,商周时期大量出现,在春秋及之后也偶有出现。基本形制多为侈口,鼓腹圜底,圈足,形似觚但中部又比觚肥硕,口部亦比觚大形状似壶但有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这类就被人们成为“牺尊”。除了最为著名的四羊方尊,还有象尊、年尊、虎尊等等众多形象,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
彝,大型盛酒器,器身多为方形,平底有盖,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彝通常作为礼器以其显赫的地位和精美的造型著称,常用语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为酒器中所谓的“庙堂之器”,与鼎合称“鼎彝”。
补充知识,这边所提到的“鼎”,在古代是一种贵重的炊具,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和彝放在一起,一个盛酒,一个放肉。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显示了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缛的美术传统,形成庄重素雅的自身风格的历史阶段。从器型上来看,从瘦高形渐变为矮粗,肩部丰满,同时通过加宽沿部和圈足,使全器达到了一个比商罍更加稳定的造型。从装饰上看器型上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卣,常见于商朝和西周时期,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西周则多圆形。平时人们可不会轻易用卣,因为这是特定的祭祀用的器具。古代的人们在祭祀典礼结束之后,拎着卣上面的提梁,把卣里的酒洒在地上,以供鬼神享用,可不是给活人用的。